
專業培訓 生死教育 生命晚期家人心靈互動 哀傷療癒 心靈培育

天行
在我行
在心行
重點推介
2026生命自覺
初階至四階
課程明年2月開始
已經開始接受報名
如果你想
更知道與己連繫
更懂得與人連結
更曉得陪伴哀傷者
你會學到什麼?
掌握一個簡單、有效的面對困難情緒,和讓自己安定下來的過程
· 無論遇到任何困阻或難題,都知道到那裡去找尋新靈感,和如何幫助自己脫困
· 讓自己的心胸變得比問題更寬大包容,不被拘限和束縛在問題當中
· 找到身體智慧的鑰匙,接觸到生命向前發展的動力、方向和資源
· 學習一個簡單、有力、有效支持自己和陪伴別人的聆聽過程
· 藉著自己掌握的方法和親身體會,更曉得在與己及臨床輔導中,與哀傷者同行
上一屆同學的一些得著
-
發現與自己獨處,自我陪伴是一份珍貴的禮物
-
有能力面對內在脆弱的部分
-
將由頭腦主導的慣性轉向留意身體的智慧
-
尊重生命有他的步伐,學會謙卑。
-
以最純粹的方式陪伴哀傷者,已是好的陪伴
-
當有同行者一起前行,對哀傷者的tolerance 才會擴大
-
整理自己的陪伴及哀傷經驗
名額有限 報名從速
「臨終前 解心結」
使用「闡明暗在」咭
重建心靈互動
2 天工作坊
2026年1月開班
臨終前,病者有未完心事、未解心結。
家人何嘗不是。
本工作坊是為助人者而設,目標是︰
學習使用由本協會研製的一套三疊的「 闡明暗在」咭牌,接觸未解心結,重建心靈互動。
10月通訊
給大家送上天行半年刊《彳亍》第四期
相連而不繫 情緒中不失自我,愛裡有空間
張包意琴
什麼是「相連而不繫」?
我們學習生命自覺,首要是重視「臨在」(Presence)。而「相連而不繫」正是臨在的核心練習之一。這是一種生命的態度,也是一種愛的智慧。
這一期,我們從兩個面向展開對「相連而不繫」的探索:
一、情緒中不失自我
當情緒湧現時,我們學習不被情緒吞沒。
感受到悲傷、憤怒、委屈的同時,仍與情緒保持一段有溫度的距離。
生命自覺讓我們學習溫柔地接住自己的情緒,
讓每一個感受都有存在和被陪伴的空間。
二、愛裡有空間
真正的愛,不依附,更不控制。
愛裡有尊重的空間——讓彼此在關係中自由呼吸,在連結中彼此滋養。
生命自覺的練習讓我們在關愛中不干涉,在親密中不綑綁,既有彼此,也各有自己。
本期收錄十一篇文章,從不同角度照亮這份有尊重的陪伴和愛。
願你在閱讀中,感受到愛當中的連結和空間。
進行中的活動
「心安何處」照顧者自我療癒計劃
第二階段進行中
%20(1).jpg)
即將開始的課程
閱讀推介

閱讀推介

本期我們也特別向大家推薦來年生命自覺初階至四階的培訓,當中「相連不繫」是其中一個核心練習。名額有限。歡迎從速報名。
我們也特別推薦為助人者而設的「臨終前 解心結」工作坊,目標是學習使用由本協會研製的一套三疊的「 闡明暗在 」咭牌,接觸未解心結,重建心靈互動。這是一項有助加強輔導效能的工具,不容錯過。
.png)
訂閱以獲取最新資訊
歡迎留下電郵地址,讓我們可以在有最新消息時,能夠第一時間與您分享,不會錯過任何可能對您有用的活動及資訊。
九龍油麻地廣華街48號廣發商業中心1002--03室
+852 9143 2907
為助人者
提供專業培訓
重點: 為專業助人者提供生命自覺和沙維雅家庭治療模式,和應用「闡明暗在」咭到輔導和小組工作上的培訓課程。
對象: 包括社會工作者、輔導員、臨床心理學家、醫護人員、教育工作者、牧職人員等。
為公眾提供
社區生命教育
透過實體和線上舉行的講座和工作坊,包括「愛在生命未了時」、「助人者的自我療癒」、「平常心」、「家庭重塑」等,為公眾提供探索生命意義、珍惜眼前人,好好處理臨終前的家人關係,知死知生,好活好死。
為護老者提供
自助療癒的方法
舉辦「心安何處」、「心之療癒室」等活動,讓參加者從壓力及傷痛中學習自我照顧,達至事困心不困,和在負面情緒中接觸正面能量。
為個人及家庭
提供輔導
為被家人關係所困擾或被晚年未完心願所困擾的人士,特別為面對臨終前家人關係糾結的人士,提供⽣命⾃覺Focusing及/或沙維雅家庭治療模式Satir Model of Family Therapy導向的輔導服務。
為支持培訓和服務的出版工作
已出版的刊物包括:
-
寫在生命自覺邊上
-
自在療癒圓夢
-
彳亍半年刊:(包含公開園地,歡迎投稿)
-
可用在輔導、小組和培訓工作上的「闡明暗在」咭